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问司马光要卷子的人懵了,光有解析没有题目,怎么看?司马公是认真的吗?司马光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脸上闪过一丝窘迫,犹豫了一下将手里的卷子递了出去。
他写的又不是什么大逆不道之言,没有什么不可示人的。
况且他也不觉得解析有多正确。
本该是各抒己见的题,为何要有参考答案?拿到卷子的年轻官员将卷子带回了翰林院官署,翰林院其他官员知道后都围了过来。
晚唐以后,翰林院的地位直线上升,早就不是过去的皇家艺术委员会,而是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
由科举至翰林,由翰林而朝臣是科举时代士大夫的人生理想,是儒家学说中“达则兼济天下”
的具体表现[1]。
在宋朝,翰林院最不缺的就是读书人、才子。
听到是司马光的卷子,众人都好奇地围了上来。
司马光自小就有神童之称,学识渊博,宝元元年中进士甲科,先后任谏议大夫、翰林院学士、御史中丞等职,是他们学习的榜样。
然而卷子一打开,众人:“!
?”
有人倒吸了一口冷气,“三十七分?这真是司马公的卷子?”
该不会是拿错了吧?如今朝野上下谁不知道司马公效仿当年的司马迁编撰《通鉴》一书,编撰《通鉴》的司马公才三十七分?嘶——好恐怖。
“可是这确实是司马公的字迹……”
“还是先看看司马公是如何作答的吧。”
半个时辰后,围在最前排看卷子的人抬起了头,眼神都有些空茫,神情恍惚。
司马公的答案和解析上的参考答案没有半分相似,怪不得司马公只有三十七分呢。
而且卷子上还提到了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从卷子上的答案可以看出司马公在这题上花费了不少时间,但很可惜一分都没有拿到。
题目问的是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的异同,参考答案很简单,相同点列举了几点,比如直接目的都是为了富国强兵;变法得到了王权的支持;变法内容都触动了旧势力的利益,遭到了强烈的反对芸芸。
不同点也列举了几点,比如背景不同、根本目的不同、性质不同、结果不同。
但司马公的答案就不是这样了,司马公开头就否定了王安石变法,并且竭力反对王安石变法,强调祖宗之法不可变,引经据典批评王安石的行为,再通过举例事实来证明王安石的变法是错的,洋洋洒洒写了一大篇。
看参考答案只花了几息,但看司马公的答案花了足足一刻钟。
几人心情不由微妙了起来,考试结束到出成绩有一刻钟吗?似乎没有。
这么多人考试,卷子码在一起少说也有半人高吧?一刻钟是怎么能阅完卷的?正想着,就听到有人小声道:“就我觉得司马公的答案没有错吗?为什么一分都没有拿到呢?”
明明司马公的答案更好,有理有据,引经据典一一分析,怎么看都不失为一篇好文章。
再看解析上的参考答案……颇为一言难尽,若答题标准是这样,那只要读过几本书都能答出来,完全没有深度可言。
可偏偏就是以这些一言难尽的答案作为参考答案,简直离谱!
闻言,一个身着红色官袍的中年人忍不住道:“那如果是你考,你是会写司马公的答案,还是写解析上的答案。”
说完又补了一句,“在你明知道正确答案的情况下。”
那人刚要开口,听到后面那句,话又咽了回去。
在明知正确的答案下当然是写正确答案了,这还用问吗?他们考科举不也这样吗?先打听主考官的喜好,然后写文章的时候投其所好,增加中举概率。
明知道主考官官家不喜欢什么,还要写在答卷上,那不是脑子有病吗?那人想了想,还是道:“可是司马公又不知道正确答案会是这个。
这样的答案,谁会想到呢?”
“天幕考试又不是一两回,司马公都参加三回了,难道还不了解天幕考试的规则喜好?”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