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当然得先给斯人吃尽了苦头,历尽了沧桑。
孔子,卜商,以及一干孔门弟子,正是在这样的苦头沧桑中增长了见识,坚定了意志。
在这十年中,卜商所表现出来的德才兼备,以及在学习上的刻苦专注、思维敏捷、严谨认真的态度和治学上的天赋,令孔子对他刮目相看,将他和言偃并列为文学科的佼佼者。
学而优则仕,自己老了从不了政,那就将优秀的弟子给推出去做官吧。
公元前484年,受国家召唤返回鲁国的孔子,向鲁哀公推荐了卜商。
鲁哀公给出的官位是莒父邑宰。
莒父,是鲁国于公元前496年新修筑的一个城邑,今山东省莒县境内,当时算是鲁国的一座新城,用现代的话讲,是一个开发区,卜商被任命为开发区主任。
卜商在孔子的鼓励下赴莒父担任邑宰,卜商虽学富五车,才华横溢,但毕竟缺乏治政经验。
赴任之前,卜商向孔子请教如何治理莒父,孔子道:“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贪图小利。
急于求成,反而达不到目的;贪小利则办不成大事。”
“欲速则不达”
,典出于此。
但很快,孔子修订六艺需大量人才,卜商知道后,毅然辞去邑宰一职,一心帮助孔子修订六艺。
修订六艺的工作极其艰巨,上古传下的经典文献,内容丰富,各地差异也很大,需要考证的地方很多,这项工作不但需要渊博的知识、丰富的历史,也需要相当的体力。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身体素质不好的人,根本难以担当此重任。
卜商不但善诗书、好礼乐、爱易经、长于史,知识储备非赏丰富,身体素质很好,自然就成了孔子的得力助手。
为搜集素材,孔子组建了一个以卜商为组长共十四名弟子参加的考察组,赴大周王朝都城洛邑调研,在洛邑的国家图书馆收集资料。
据说,卜商等人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在国家图书馆里反复挑选、翻阅、比较,最后共选得“国宝书”
一百二十套,为整理和修正六经起到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为丰富资料,卜商等人又深入民间搜集散落素材,并进行鉴别、分类、整理编册。
就这样,在孔子师徒的不懈努力下,最终完成了《诗》、《书》、《礼》、《乐》、《易》、《春秋》这六部巨着的修订和编着。
卜商,功不可没。
卜商直到三十七岁,即公元前471年才结婚生子,这距孔子去世已经整整八年了。
卜商有二子,长子卜芹,次子卜判。
卜芹聪慧好学,可惜二十岁时因病去世,卜商老年丧子,时时悲泣,再加上常年油灯苦读,在七十多岁时竟然双目失明。
公元前420年,卜商在西河逝世,享年八十七岁,死后葬于准故里,即今山西省河津市东辛封村。
卜商除了在鲁国曾担任过莒父邑宰外,一生都在求学治学,一生都在传道授业,是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卓越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文学家,是儒家重要代表,甚至也可称是兵家、法家的始祖。
作为孔门七十二贤之一,卜商勤奋好学、博学多才,他忠于师道、敬重礼乐,他谦虚谨慎、正直无私,是古代君子的典范。
卜商精通《春秋》、《礼》、《诗》、《易》,直接参与了《春秋》编撰,孔子去世后,用心研究《春秋》、积极传授《春秋》,以致后来有弟子公羊高的《春秋公羊传》、觳梁赤的《春秋觳梁传》。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