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从开封府的考城到淮阴府的云梯关黄河入海口,延绵1500余里,崇祯设想中的30镇驻军平均每镇防御五十里。
但这只是个说法而已。
实际肯定不能搞平均分配。
整个防线肯定要有侧重点。
这个侧重点,就是泇河新渠到夏镇新渠之间的这150里区域。
建奴如果只是小规模南下,从考城到云梯关这1500余里自然是处处都是突破口,但是建奴小规模南下灭亡不了大明。
何况小股的建奴未必就过得了黄河。
因为崇祯已经诏令郑芝龙北上黄淮。
若不出意外,郑芝龙大概率还是不肯来的。
但是郑芝龙的四弟郑芝凤也就是郑鸿逵一定会来。
有郑鸿逵的水师坐镇徐州,就可以对上游以及下游黄河沿线的明军提供水上支援,小股建奴要想突破黄河防线就难了。
而如果是建奴的主力南下,就一定会沿运河进军。
道理很简单,沿着运河推进的后勤保障压力最小。
而且从其他方向南下一样要过黄河,最终一样会遭到明军水师全力阻截,那为什么不索性顺着运河南下,就在运河与明军决战?
建奴只要不是傻子,就一定会选在运河沿线与明军进行决战。
所以西起夏镇新渠东至泇河新渠的150里是整条防线的重心,是为徐州防线。
崇祯正要陈述战略构想时,锦衣卫指挥同知李若琏走进大堂,附着王承恩耳畔低声耳语几句,王承恩又对着侍立在侧的兀把炭耳语了几句。
兀把炭拱手一揖,便挎着弯刀走出了州衙大堂。
又过了片刻之后,王承恩才走到崇祯跟前小声说:“万岁爷,闹饷的事查清楚了。”
崇祯便放下手中的长木竿,淡淡说道:“说个事情,八天前发生的那起闹饷事件,锦衣卫已经查清楚了幕后主使之人。”
大堂里顿时响起窃窃私语声。
李成栋脸色微变,下意识的后退一步。
崇祯目光转向李成栋,问道:“李成栋,如今你还有何话说?”
伴随崇祯的责问,兀把炭已经带着十几个全装惯带的夷丁涌入州衙大堂,一下子就把李成栋团团围住,其余总兵忙不迭的拉开距离。
黄得功也不着痕迹的站到了崇祯的身边。
李成栋勃然色变道:“圣上,你这是何意?”
“事到如今你仍还想抵赖么?”
崇祯哂然道。
李成栋冷哼一声道:“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圣上如若想要诛杀臣,动手便是,又何必找这些借口?”
这是想要挑动其他镇总兵的情绪。
可惜的是,并没有引起别人共鸣。
不光是黄得功麾下十镇总兵及刘泽清旧部的十镇总兵,甚至就连高杰旧部的其余七镇总兵也无动于衷。
谁也不傻。
眼下是强出头的时候吗?
再说李成栋值得他们为他出头吗?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