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臣礼部尚书刘仲质,反对皇太孙殿下的提议。”
“自古以来,士绅家族都安分守己,勤耕种地,哪里来的精力染指商业?再者说了,士农工商,商业乃是最底层的人。”
“想来这天下不会有多少士绅,会自降身价去行商的。”
“若是大动干戈搜查,恐怕收不抵支啊!”
正常人看来,礼部尚书刘仲质这可是一心为国,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但在朱雄英只是觉得他急了,这礼部尚书急了!在刘仲质站出来之后,另一个尚书也随后站了出来:“臣工部尚书赵俊附议!”
如果说礼部尚书刘家的旁支,会是最庞大的家族,那么赵俊的赵家,就是油水最多的一个士绅家族。
他身为工部尚书,身后的赵家也同样是个大家族。
而且工部,掌营造工程之事,油水可比吏部多多了。
“臣工部右侍郎”
“臣礼部左侍郎”
“臣”
一个接一个的大臣站了出来,纷纷赞同刘仲质的说法。
这商税,还是不要查了吧!自从之前朱雄英大闹朝堂之后,已经很久没有出现这样的情况了,几十个官员站出来,形成一个小团体,给陛下施压!朱雄英看着这些文武百官,心中一阵暗喜,要的就是你们不拉帮结派。
老朱最讨厌的,也是拉帮结派!朋党之争,是怕老朱的屠刀不够锋利么?朱元璋就这么坐在龙椅上,看着朝堂文武百官一个一个地站出来,说实话,他有些失望。
还不止一点点,是十分地失望。
这些大臣们都这么着急地站出来,就说明朱雄英说的没错。
大臣们,确实在利用自己的手段,让家族之中的旁系,去染指商业。
回头再利用自己朝中的资源,免去了士绅家族的商税。
大明律法规定了给士绅们减免赋税,但却没有规定给士绅们也减免商税。
但同样,也没有规定士绅们必须跟商人一样,足额交够商业税。
毕竟,没有几个人会相信,士绅们也会去经商!这显然就是一个法律上的漏洞,就跟之前的空印案一样。
当初大明律法,也没有规定,交税的时候,不能用空印。
而元朝末年的时候,一直都是用的空印。
没有法律禁止,又有前朝惯例,这就滋生了一些官员,利用空印来贪污腐败。
显然,现在士绅们经营商业,少交税这件事情,也没有法律禁止。
法不禁止,即是自由!这句话在任何时候都是对的,但在封建社会,却是有可能是错的!因为对与错,都只在朱元璋这皇帝的一句话!说你错,你就是错,你没错也是错。
空印案就是如此!而文武百官之所以着急,可不就是因为如此吗?这件事情被捅出来,他们可就没有好日子过了。
轻一点的话,可能也就补交税钱,若是重一点,那可是要掉脑袋的。
朱元璋是一个杀官员不眨眼的人,朝中文武百官哪个不知道?龙椅之上,朱元璋就这么静静地看着眼前跪下来的几十个百官。
上到尚书,下到各部主事,都纷纷站出来反对了朱雄英。
朱元璋也很有耐心,一直有官员站出来,他就一直不说话。
此时的刘仲质人都傻了,原本他情急之下站出来,那也是无奈之举,可是没让你们也跟着站出来啊!现在朱元璋被逼着不要调查,以刘仲质对朱元璋的了解,他肯定会彻查到底,最后肯定要补交这些年的税钱!刘仲质恨不得把这些后面站出来的官员,狠狠地骂一顿。
这一幕,让刘仲质的脑门上满是汗水。
而一旁的朱标,此时已经瞪大了双眼,他完全没想到,这就是自己支持的儒家官员?这不是变着法子,与朝廷争利吗?好好地做生意,好好地交税,谁会说你们啊?非得逃这波税?朱标那叫一个失望!失望至极!而朱标身后不远处,朱雄英却老神在在地看着朝中的一幕幕。
说实话,他要做的事情已经做到了,老朱大概率会查士绅们的商税。
日后,应该也不会有人弹劾自己,让自己上早朝了。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