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4章
天津巡抚
把天津卫升卫设府,一直是朱由校的想法。
现在开辟辽东海道,如果成功那以后就可以实行漕粮海运,设置海关收取关税。
他的这一想法,刘一燝三人觉得可行,有登莱设巡抚的先例,天津位于京城咽喉,现在人口渐多,虽设有衙门,但已不能满足需要,如果海运大开,天津可以外防海口,内护京城,升府确有必要。
“陛下,升府一事,臣觉得确实可行。
其实早在万历二十五年至二十七年期间,朝廷就以加强海上防卫,保卫京城有专设巡抚一职,但朝鲜之役后,就废设。
现在辽沈紧急,废卫升府未尝不可,只是巡抚之职,总宪全府,谁担任为好?”
谁来担任?这个朱由校却未想好。
“你们有没有什么推荐的人选,说来听听,就在这里定了。”
这让刘一燝三人心里有了别样的计较。
沈灌心中有了计较,东林已拿京畿总督之职,齐楚浙党这边却只有一个登莱巡抚,怎可与京畿总督相比,此时确实个机会,如果两巡抚换一个总督,也是可以接受的。
刘一燝二人一听也觉得是机会,原本计划的蓟辽总督变成了京畿总督,权责降了不少,熊廷弼本就是楚党,现为辽东总督,如今齐楚浙党有一总督一巡抚,东林只有一总督,自然不可退让。
这三人各怀心思,朱由校却不在意,只要推荐的人有真才实干,其次能够说服他即可。
于是嘱咐张昶给三人上茶,让他们思考片刻。
未久,韩爌起身进言:
“陛下臣有一人可任天津巡抚一职。”
“何人?”
朱由校来了兴趣,抿了口茶问道。
“段莘(地名)汪应蛟,此人乃万历二年进士,万历二十六年朝鲜之乱,危及我朝,朝廷派天津巡抚万世德领兵平息朝鲜之乱,曾提拔汪应蛟为右佥都御史代镇天津巡抚,屯兵驻防,保卫京师。
此人首倡屯田“始买牛制器,开渠筑堤”
。
到万历三十年,在天津葛沽、何家圈、双沟、白塘等地“令防海军丁屯种,人授田四亩”
计葛沽、白塘二处耕种共五千亩,其中水稻田二千亩,屯田当年计收获水稻六千余石,杂粮四、五千石,效果斐然。
其后又上疏建议推广水利屯田,设想在天津开垦七千顷水田,每年收谷二百万石,可抵当时漕运量的一半。
但因其不久离任,此想法未能成行。
现今陛下如要京畿屯田,可用汪应蛟为天津巡抚,让其继续主持天津屯田事宜,对朝廷屯田大计,事半功倍。”
汪应蛟此人朱由校是知道的,是天启时期的著名的理财高手。
但刘一燝闻言便出声反对。
“陛下,不可,汪应蛟万历二十六年便是天津巡抚,光宗继位后,便委任其为南直隶户部尚书,此人亮直有守,视国如家。
谨出纳,杜虚耗,为理财高手。
担任天津巡抚岂不是大材小用尔。”
韩爌的言语事先也没跟刘一燝商量,其实对汪应蛟,刘一燝也有自己的想法。
这其实也是朱由校的看法,且不说由南京尚书迁任天津巡抚是否是暗降,主要是他也早有把汪应蛟迁任北京户部尚书的打算了。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关于永恒之门神魔混战,万界崩塌,只永恒仙域长存世间。尘世罹苦,妖祟邪乱,诸神明弃众生而不朽。万古后,一尊名为赵云的战神,凝练了天地玄黄,重铸了宇宙洪荒,自碧落凡尘,一路打上了永恒仙域,以神之名,君临万道。自此,他说的话,便是神话。...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