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们一直关注的只是其中对最大多数人开放的进士科。
分为地方解试、中央省试与殿试,三试通过即为进士。
拥有进士之身的官才是士官,这是最重要的资历。
而像如今的秦刚这样,因为立功而获得赏赐的官位,通常被叫作选人官,一般只能在七品以下的低品级之间徘徊,同时也根本比不上同品级甚至稍低品级的进士出身官员,基本上只能与蒙荫官甚至之后的捐官算作同一个档次。
而进士授官,除了排在一榜甲等的状元榜眼这少有的几人,可以有机会入职翰林,直接成为京官。
大多数的进士,只会分配为一些县令、主簿或者边远军州的辅官。
所以李清臣在考中进士之后,起先担任的就是邢州的司户参军。
这种在地方上的官员,每一年都要经过严格的政绩考核,才能艰难地上升为县丞、县令等职。
之后便要经过一道严峻的门槛——通过吏部的铨选,确定能否转为京官。
一旦通不过,就只能一辈子在各种县官与军州的辅官里转悠,品级也就一直在九品至八品之间转悠。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吏部的铨选,竞争极大,里面的水也极深。
当年刚正耿直的李清臣自然过不了这一关。
好在,宋朝还给真正优秀杰出的官员开了一个口子:制科,又称制举,相对于科举,也称大举,由此可见其地位之重。
制科要分三级考试,首先须得皇帝近臣荐举,进呈策、论各二十五篇,皇帝委托两制侍从详看,并限定先淘汰三分之一。
秦观在元佑二年曾得到苏轼等人的荐举,参加了第一级的考试,可惜并未能通过而被淘汰。
而更早一些的李清臣,却从这第一轮荐举中顺利过关,由此便可见到其实力确实不一般。
当然这里不是说秦观能力不行,只是说,通不过这第一轮考试的不一定没水平,但是能够通过的,那肯定是极有水平。
其次为秘阁试论,即现场出六个题目,要求一口气作出六篇论文。
每次能过此关者多则两三人,少则一人。
治平二年这次,李清臣成为了过关后两人中的第一名。
最后,便是御试对策,即由皇帝与宰相等官员出题问策。
主持李清臣参加的这次御试的便是宋英宗与宰相司马光。
最后,李清臣终于通过了这次制科考试,而正式转为京官,具有了进一步升迁的重要实力。
经过几年在秘阁兢兢业业的工作,李清臣深受神宗皇帝的信任,被逐步提拔为翰林学士并官至吏部尚书,成为朝中的重臣。
自此开始,他则不可避免地开始面临党争与政治派别的影响。
只是,生性正直的李清臣,虽然赞同并倾向于变法,但他却没有像其他的变法派成员那样,大张旗鼓地一昧盲从王安石,以至于还一度被激进的变法者指责为保守派。
但是,在神宗皇帝去世后,保守派在高太后的支持下开始大肆废除新法,打击新党之际。
李清臣却坚定地站了出来,在蔡确、章惇先后都被逐出朝堂,保守派一手遮天的情形下,李清臣以他大无畏的精神与坚定的勇气,成为最后一个阶段对于新法的维护者与坚守者。
元佑二年四月,李清臣终于被罢尚书左丞,以资政殿学士知河阳、再知河南永兴军。
直到元佑八年,随着高太后的身体欠佳,赵煦亲政的概率增大。
朝中开始有人运作让一些具有新党倾向的官员提前回京布局。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