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秦刚的这一番回复可谓是滴水不漏,既没有冒失地出言肯定沈括这部书籍,更没有贸然地进行否定。
而是引用了当时学子们难以反驳的圣人经典观点予以佐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邹放却显然一下子被开头的诗句所吸引,喃喃重复了一下,复而笑道:“秦承务咏得好诗句,只是老朽所知,此书乃有二十几卷,你我若要凡事都去躬行,何时是始终呢?”
秦刚先是对自己脱口而出的这两句诗有些担心,好在细想几下后,记得应是此时还未出生的南宋诗人陆游所作,便暗叫一声万幸,然后对邹放的疑问笑而答之:
“《梦溪笔谈》一书,莫不过沈存中一人之行之听之思之记,而你我之读者之人,天下何止千人万人,所居之地无论西东,只需择身边可见事物,对其验之证之,又有何不可呢?”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简简单单几句话,竟然说得在场的众人若有所思起来。
是啊,既然书上记载了这么多的内容,总有一些是我们身边可见可触或可验之事,与其空耗嘴皮相互激辩,还不如自己亲身去试验一下、体验一番呢。
还是乔襄文走过来施礼道:“在下菱川书院山长乔襄文,想必这位小官人便是大名鼎鼎的高邮秦承务吧?”
秦刚连忙回礼道:“不敢不敢,学生秦刚,见过乔山长。”
听得秦刚自报其名,众位学子之中顿时一阵低低的惊呼之声,显然是早有所闻。
邹放却是呵呵一笑道:“僖老既有一问,可对承务郎的回答满意否?”
乔襄文却凝神赞道:“果然是百闻不如一面,都道秦承务少年英才,今日对我等书评之辩,竟是闻所未闻之理,却俱是深明大道之言。
只一句‘绝知此事要躬行’,便当为我等学子之劝学良言。
尔等可要谨记且谢过秦承务。”
“学生谨记,多谢秦承务!”
众学子也皆异口同声地说道。
既然已经说到这里,乔襄文索性散了这场辩论,将秦刚与邹放请入内堂,又让人奉上茶来。
双方再次见礼,又对彼此之间的“承务”
、“山长”
等称呼来回坚持推托了三两回。
最终彼此妥协,三人皆以平辈见礼,秦刚对乔襄文、邹放以兄而称,两人对秦刚则以“小友”
而称,双方各示尊重又不显生分。
此事虽嫌繁琐,却是古人交际中最重要的一环。
因为不管怎样,在此时,若是直呼对方的本名,除非是非常明确的长辈对晚辈或上级对下级的场合中,那就是极具污辱性的做法。
平辈或地位相等之人,多用对方的表字或自号而相称,比如邹放字不弃,乔襄文号僖老。
而未曾及冠的少年,则会以其家族中的排行称呼,又或以名中之字加以“哥”
以示亲热。
之前大家多叫秦刚为“刚哥”
,待其入了秦家宗族后,也有人称之“秦十八郎”
、“秦十八”
。
而由下对上的称呼则必须要表示出最大的尊敬,这里就会有太多的讲究了:
如果对方是官员,宋朝的官员头衔又会很多,则一定要从中挑选出一个官阶或品级最高的那个来称呼。
前面曾提到毛滂的官阶是左朝奉郎,这是正七品的寄禄官,而他的差遣却是知高邮军,至少正六品,所以,你得称其为毛知军,而不能是毛朝奉。
当年苏轼以翰林学士、龙图阁学士,而先后知杭州、知扬州。
就不太适合称其为苏知州,而要称苏翰林、苏龙图。
因为那两个学士头衔可是妥妥的正三品官阶啊。
十级官路,一级一个台阶。刘项东重生归来,从乡镇城建办主任起步,把握每一次机会,选对每一次抉择,一步步高升。穷善其身,达济天下。为民谋利更是他的追求。小小城建办主任,那也是干部。且看刘项东搅动风云,在这辉煌时代里弄潮而上,踏上人生巅峰。...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