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天,雨还没有停。
秦刚叫来了谈建,说了家里房子的事情,谈建笑着说:“刚哥我正想来找你说这事呢?你们家隔壁的那一进不是先前被张家买下来了么?可巧了,前些天,他们家缺现钱,便找了庄宅的牙人支转卖,由于给的价钱低,这牙人就自己吃了下来。
他知道你我熟悉,便想托我来问刚哥是否有意买下。”
秦刚喜道:“那敢情最好,这牙人出价几许?”
“我事先问准了话,他是看到出价很低才入的手,只花了十二贯,刚哥要是看中了,他出手快,加上到衙门过约的钱,只须再加两贯钱即可。”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秦刚大喜,立即让父亲带上钱与谈建去找那牙人去办手续。
他们所在北窑庄虽是在城外,房价不是太高,但是如此一间前后两进的房子,十四贯钱,也的确是捡漏了,更何况与自己家挨在一起,到时候后面院墙只需开一道门便可打通,还能省掉了多少的麻烦事情。
只是张家,当初买下这铺子,图谋是却是能够继续霸占他家的铺子。
没想到,折腾了几个月,后面的院子倒是打通了,但房子的主人却是彻底换过来了。
这可真是:自作孽,不可活啊!
接下来的两日,秦刚定定心心地在家里将毛滂所赠的《程文汇编》认真地读学起来。
经过学习,秦刚这才发现,宋代的策论之事,还是非常科学的。
它不同于明朝之后的八股文,虽然也是有一定的行文格式与规范,但是更加注重于实际应用与解决具体问题。
而且,宋代科举时,对于考生在策论中的自由发挥非常重视,并不限于只从四书五经里寻找理论依据或者是经典观点。
只是,宋朝的科举考试虽然已经尽可能地偏向于寒门学子,但在策论中还是有一个难以克服的障碍。
那就是,许多考题多是取自于当朝的典故。
然而当时的实际情况却是:对于本朝的正史及《实录》《会要》等其他可以记载本朝故事的书籍,在民间却被列为禁书,严禁私藏。
对于这些典故的熟悉与了解,往往只能依赖于考生自己的阅历与见闻。
所以,在考试中,寒门子弟与世族子弟相比,在读懂题目、了解题目背后的背景这一方面,首先就要吃了大亏。
秦刚拿到的这本《程文汇编》,前面已经讲过,是由范仲淹、欧阳修、苏轼这样的当世名家,同时也是当年科举的金榜题名者,根据科举考试的要求,拟作出这些“程文”
、“范文”
,也就非常类似于后世的真题试卷。
对于这本书的学习,不仅让秦刚对于接下来要面对的考试形式以及相关的难度等等有了更多信心与准备,当然也使得他更进一步地感慨于这些名人大家的思想与文笔的超前与领先。
这天学习之后,秦刚又将之前曾做的一篇文章再次拿来对比体会,顿时看到了之前写作时的幼稚与浅薄,还有文风格式的缺憾遗漏,果真是温故而知新。
此时,秦刚走到门口,看着外面依旧下个不停的雨。
在江淮地区,过了端阳节的雨水,一般会被称为黄梅雨。
通常会连日阴雨,连绵不绝。
寻常居民家里,多有潮湿霉变之困。
只是今年的这个梅雨一直下得有点过大,时间也过久。
更重要的是,似乎还没有任何要停下来的迹象。
秦刚打起油布伞,和父亲说了一声,就赶往秦家庄。
果然,一进秦家庄,就发现里面的人颇有些忙乱。
找到秦规,他的衣服已经湿了一半,正在对一些进进出出的庄民安排事情。
看到秦刚就问:“刚哥怎么过来了?”
“我看今年的这雨有点不太对劲,所以来这里,想让规叔这边关注一下河水,还有田里的庄稼也要早作安排。”
秦规有些意外:“想不到刚哥还懂天气与农活。”
秦刚呵呵笑道:“略懂略懂。”
“走,一起看看你帮庄上修的防水墙。”
到了庄上,秦刚发觉雨伞很不方便了,便和秦规一起披上蓑衣过去,半路上看见在庄上忙碌的胡衍,便叫上一同走过去。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