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整合后的新寄禄官的名称沿用了过去的散官阶的名称,像这次的幸运儿毛滂,本来的寄禄官只是正八品的左奉议郎,因为得了高太后的发话,顺手就把他提到了正七品的左朝奉郎。
而差遣就是实际安排要做的事情,它的特征是前面会有“行、守、判、知、权、权发遣、试、管勾、提举”
等等的前缀字样。
然后的勋官与贴职分别是给武官与文官的荣誉称号,就是让你听起非常牛。
而宋朝官制中最大的特点,就是寄禄官阶与差遣相互分离,让皇帝与朝廷执政们拥有了非常灵活的用人机制。
比如知高邮军这一差遣职务,一般需要正六品官阶的文官担任。
但是,如果让高官阶官员做低官品差遣的话,就在前面加行,如果是曾任中书、枢密或二品以上官员出任各司及地方官员,前面就会加判,称为“判知某某军州事”
,这里的判并不表示判官,而是指能够有独自裁决的权利,以示安慰或重视。
而相反,要是让低官阶的官员去负责高官品差遣的话,可以前面加守,也有时在低一级前面要加个“权”
字,就是暂且的意思。
低两级的话,前面得要加“权发遣”
三个字。
像这次的毛滂,寄禄官提了两级之后还只是正七品,离知军州事所需要的正六品还是差了两级,所以便成了最后的“权发遣知高邮军州事”
。
所以啊,在大宋朝,看人高低不能只看官阶。
有时你做到了二品官,但一下子被派到岭南等地做知州,那就是被流放。
而有的人虽然只有五品官阶,但如果是有个差遣是参知政事的话,那就成了事实上的副宰相、人们口中俗称的相公。
毛滂赴任之前,专程去秦观之处辞行。
他此次能得以这个官职,自然是与秦观在老师苏轼面前的力荐分不开的。
临行前不去苏轼那里感谢以示避嫌,但秦观这里转达也是一样的。
更何况,他是去高邮做父母官,关于秦家庄的人与事,自然是要多少给些照顾,也得听听秦观的嘱托。
但毛滂在来了高邮后,却很不开心。
他没能赶上与叶宗古之间的亲手交接,而看到账簿上只有区区的一千多贯钱,气得他只想骂出“娘希匹”
。
但是人家用钱的名义是严格执行朝廷下发的整军指令,所以就不能说什么。
只是整军的活都还没有结束,他得好好去看一下,要是能出点成果的话,他这个继任者还算有点回报,就怕做得成果一塌糊涂,那就真是气得吐血了。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所以,新上任的毛知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直接叫来了军通判、录事等人一通详询,得知了城墙修缮已经完成的消息。
大宋一朝,守城战术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因此对于修城的热衷也是后朝难以比拟的。
况且对于高邮这个地方来说,城墙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作用,就是防范水灾。
高邮城就是修建在相对周边地区比较高的地方。
秦观就曾有诗云:“吾乡如覆盂,地据扬楚脊。”
说的就是这个情况。
毛滂在苏轼身边,更是听说过元丰年间他在徐州依据城墙抵御洪灾的故事,所以,立刻对于城墙的兴趣变得非常浓烈。
“这样吧,通知一下夏知县,明天一早,本官要去视察高邮城墙修缮后的工程。”
夏归厚此时正在县衙里瑟瑟发抖——自从知道了新任知军是毛滂之后,他就已经把张盛富叫来连同他的祖宗十八代都狠狠地骂了个遍。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