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小说

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43章 渭水边(第5页)

真宗天禧四年,他出生于长安,名字便出自《周易·坤卦》‘厚德载物’之语。

此人从小就天资聪明,异于常人。

他十岁时随外傅读书,就与众不同,正所谓‘志气不群,知虚奉父命。

’景佑二年,张载父亲张迪在涪州知州任上病逝,时年十五岁的张载和五岁的弟弟张戬,还有他母亲陆氏,护送其家父灵柩北归。

途中,他一家侨寓眉县横渠,后来索性在那安家。

常言道,少年丧父,长子如父。

这张载便成了家中顶梁柱。

当时这西夏时常侵扰我大宋西北边垂,朝廷历来都向西夏‘赐’绢、银和茶叶,以换得边境太平。

这些国家大事对‘少喜谈兵’的张载刺激极大。”

张明远和费无极听了这话,面面相觑,都颇为惊奇,佩服不已。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后面更精彩!

费无极急道:“后来怎样?”

李长安道:“仁宗庆历元年,张载二十一岁时,就写成了《边议九条》,向当时任陕西经略安抚副使,主持西北防务的范仲淹上书,陈述己见,意欲建功立业,报效朝廷。”

费无极一听鼎鼎大名的范仲淹,自然饶有兴致,就迫不及待地追问道:“师父,后来如何,他功成名就了么?”

李长安道:“范仲淹说,他应该去读《中庸》,他就灰溜溜的离开了范仲淹,回去读书,读《中庸》他很不满意,又自作主张读佛学和道学。

自此顿悟了儒佛道,三家之学可互通有无。”

费无极听了这话,点点头又立马摇摇头。

张明远问道:“后来,张载有没有再一次拜访范仲淹呢?”

李长安道:“后来还是范仲淹主动联络了张载,也算给年轻人一些教诲。

庆历二年,范仲淹为防御西夏南侵,在庆阳府城西北修筑大顺城竣工,特请张载到庆阳,撰写了《庆州大顺城记》以资纪念。”

费无极道:“难道他没想过博取功名么?”

李长安道:“怎么没想过,当然想过。

嘉佑二年,已是三十八岁的张载赴东京应考,时值欧阳修主考,张载与苏轼、苏辙兄弟同登进士,在候诏待命之际,张载受宰相文彦博支持,在开封相国寺设虎皮椅讲《易》。

你们说,他这牛还是不牛?你们可知我大宋自太祖开国以来,讲学之人必定是大儒,年龄嘛,大抵好比为师这般。

不到四十的张载居然去东京大相国寺登坛,还坐虎皮椅,岂不羡煞旁人?为师恐怕今生今世绝无此奢望了。

便是惆怅无比,可怜兮兮。”

费无极见师父如此说,心中不免好笑,就问道:“后来张载必定飞黄腾达,平步青云了,是也不是?”

李长安道:“王安石变法之时,张载本可大显神威,成为王安石的左膀右臂,可惜啊。”

说到此处,停了下来,叹息一声。

费无极纳闷之余,问道:“可惜什么,师父说说看。”

李长安道:“神宗熙宁二年,御史中丞吕公着,也就是太尉吕夷简的第三子,向神宗皇帝推荐张载,称赞他学有所成,出类拔萃。

神宗皇帝便召见了他,问他如何治国理政,张载皆以渐复三代夏、商、周为对。

神宗皇帝大喜过望,想派他到二府做事。

这二府就是中书省和枢密院。

张载觉得自己刚调入京城,对朝廷王安石变法了解甚少,请求过些时日再作计议,后来就被任命为了崇文院的校书。

张载也心满意足,干的很好。”

:()两宋传奇

热门小说推荐
官途:权力巅峰

官途:权力巅峰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官狱

官狱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官路扶摇

官路扶摇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极品对手

极品对手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医道官途

医道官途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误入官路

误入官路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