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第二天晨炼之后,秦刚在家里忙忙碌碌地整理笔记,花去了大半天的时间。
然后,又在胡衍以及打扮成跟班的陈武陪同下去了几处水泥作坊去转了转,一切都还正常。
傍晚时,金宇专程来了一趟,告诉他们,小泾河沿线、尤其是角墩那里的地形都已经查探清楚了。
他亲自抽调了六名曾经上过战场的士兵,负责这次埋伏行动。
同时为了防止意外,他还以巡查盐贩的名义,安排了厢军都虞候王成带领一个都的士兵,在十五日这天去武宁乡附近进行巡逻。
这样的话,就算有了提前的安排,万一到时候有需要,便可以迅速把他们调过来支援。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三天是七月十三,秦刚没有出门,却迎来了乔襄文的登门拜访。
原来那天与秦刚聊了半夜仍觉意犹未尽的乔襄文,在第二天一早,又攒了一肚子的想法与疑问,可是刚吃完早饭,还没等到问出口,秦刚就被叫回了城里听旨。
之后几天,一直没有收到秦刚何时会再来的消息,乔襄文终于忍不住了,索性直接赶到高邮,上门请教。
这些天上门来的客人,几乎无一不是前来恭贺秦刚升官并想拉近各种关系的。
唯有乔襄文,根本就无意关心那些事,刚坐下来,就拉着他开问:
“当年,祖父将菱川书院交于我的手上,我就一直在想,办这家书院的目的到底是为什么?是让更多的学生考中进士么?可天下学子那么多,每一次的进士名额却那么少。
对于在书院里读书的绝大多数人而言,甚至连考中取解试的可能都非常低。
那么,这些未曾取解的学生,他们的未来将要怎么走?书院对于他们的价值又在哪里?”
乔襄文此刻的认知,已经超越了此时的大多数人,他已经将自己关注的重点,从日常的教学传授问题上,提升到了一所书院的文化传承高度!
什么是传承呢?
比如说一家茶壶铺子,一个人把祖辈传下的制壶工艺的每个流程、每个细节都认真地学会,每天能卖出很多茶壶,把生意做得红红火火,最后收徒教子,铺子顺利地经营下去,这就能叫传承吗?
不!
这最多只能称得上是“传”
,更不要说在这传递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遗忘、变样与走形。
就像江湖传说中的武林门派,每传一代都会忘记一两招,几百年之后,天下无敌的惊世武功也能变成不堪一用的花拳绣腿。
所以,要想实现传承的“承”
,首先必须要具有思考的意识,要去思考出事情的真实意义;其次要有探究的能力,探究努力的根本目的;最后要有创新的手段,创新实现最终的核心价值。
只有具备这三点的人,才能成为相应领域里的圣贤与智者,才会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
秦刚相信,已经有了反思意识的乔襄文应该有机会成为这样的传承者,只是原本历史中的他,十分遗憾地缺少了一点点的运气与外来的助力。
而这点,现在就由他来帮助补上吧。
“昌黎先生在《师说》一文的开头就开宗明义地指出: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
敢问乔兄,这‘传道、受业、解惑’三者可有高下之分?”
“当然有了,为师者当以传道为上,受业次之,解惑则更次之。”
乔襄文立刻答道。
“是么?”
秦刚摇头质疑道:“所谓大道至简,高深之理,一言即可蔽之,所以这传道未必就会为上等。
而再看圣人,亦尝有惑,‘犹且从师而问’以解其惑。
阴错阳差中,仕途无望的宋立海认识了神秘女子,从此一步步走上了权力巅峰...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