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朝廷能拨粮赈灾,那得是在朝廷有粮的前提下。
如果朝廷自顾不暇呢?
像刘彻这样动不动就搞大工程、大征战,国库迟早会被耗空。
到那时候朝廷自己也没粮了,哪里还能顾得上地方上挨饿的黔首?
地方上的人活不下去了,就会出现动乱。
秦为什么二世而亡?不就是因为秦始皇动不动就征召十几万人搞大工程,经年累月地征战与劳役几乎将整个国库掏空,也让天下黔首苦不堪言。
这时候只要有人领头,他们便要揭竿而起。
如果在位的是有能耐的皇帝还好,换成胡亥那种既没治国手腕也没用人本领的昏昧皇帝,整个王朝很快便会分崩离析。
听闻刘彻有征伐南越与西南诸夷的想法,这昆明池便是为了打昆明而挖的,这与秦始皇当初南征百越多么相像?
只是这种唱衰的话,谁敢在刘彻面前说起?
难得几个小孩感兴趣,司马迁索性给他们讲起古时一些救灾赈灾的措施。
不管是朝廷还是地方官都不会希望治下出现问题,尤其是地方官,人口和粮食产量可是关乎他们的年终考核来着。
所以各地对这些事都非常上心,只要朝廷上下能正常运转,地方上出了问题都是可以补救的。
倘若君王昏昧无道,只要臣下懂得变通也能成事。
比如《晏子春秋》里头就记录了齐国闹饥荒,齐景公认为粮食该留着修自己想要的“路寝之台”
,不肯拨粮赈灾,晏子便让人多花些粮食招聘灾民来修齐景公想要的行宫观景台,慢慢修,不着急,修足三年五载,只要在这期间灾民赚够了重建家园的粮食,一切自然会好起来。
要是既没有愿意为民着想的君王,也没有愿意为民着想的臣子,那受苦的可就是天下黔首了!
司马迁这些话是讲给太子刘据听的。
刘据现在是太子,日后便是君王,司马迁还是想在他心里埋下点仁爱的种子。
比起正经的儒学大家,司马迁还相当年轻,说起话来没那么多大道理,太子刘据反倒能听进去几分。
霍善也听进去了。
这个晏子可真聪明!
霍善追问:“让人服劳役会给钱粮吗?”
司马迁道:“一般是不给的,晏子这是特殊情况。”
霍善想了想司马迁说的特殊情况,继续追问:“如果县里有人吃不起饭就可以给对吗?”
司马迁道:“可以。
这样其实挺好的,如果直接发米粮,可能会叫他们生出惰性来,倒不如让他们干些活再发粮。”
他简略地给霍善分析《晏子春秋》中“台成而民振”
的道理。
人有粮了,不仅干起活来认真积极,自己也振作起来了,可谓是皆大欢喜。
霍善明白了,他不能给他食邑那一千户减免赋税,但是他可以给来服劳役的邑民发粮食当工钱!
有足够多的工钱拿,他们就会振奋起来好好过日子。
朝阳县那么穷,完全符合司马迁说的特殊情况!
!
()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前世被当副镇长的老婆离婚后,崔向东愤怒下铸成了大错,悔恨终生!几十年后,他却莫名重回到了这个最重要的时刻!他再次面对要和他离婚的副镇长老婆,这次,他会怎么做?...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