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曹爽冷笑道:“哼,若是不答应那些世家的要求,他们岂不是要将大魏拱手送给他人了?”
王凌咳嗽几声急忙摆手:“咳咳,那倒不至于,丞相言重了,但依老夫所想,丞相的这个位置恐怕是保不住了,以他们的实力,多半会重新选一个人来坐这个位置,甚至是自己坐上来也不是不可能的。”
曹爽听罢随即又开口道:“若是答应了他们所请,在朝中多给世家的人安排些位置,他们又当如何来回报?”
王凌的脸色随即又阴转晴笑着道:“合则两利这自然是再好不过的,若是丞相答应了,他们也自然会尽心拥护丞相,甚至丞相想要那个位置,他们也会效仿王莽当初的造神运动尽快替丞相实现这个愿望的。”
在王莽推行新政时,屡有旱、蝗、瘟疫、黄河决口改道等灾害出现,由于王莽改制不仅没能缓和社会矛盾,反而造成了天下剧烈动荡,国库也耗费殆尽无法拨款赈灾,造成了民众生存难以为继。
因此于天凤四年(公元17年)全国发生蝗灾、旱灾,饥荒时,各地农民纷起,其中形成了赤眉军和绿林军两大军事势力。
公元23年,王莽在南郊举行哭天大典。
地皇四年(公元23年),起义军(绿林军)攻入长安,王莽在王揖等护卫下逃往渐台,公卿大夫、宦官、随从还有千余人。
守城的王邑日夜搏斗,部下死伤略尽,也退至渐台。
这时他的儿子、侍中王睦正想脱掉官服逃命。
王邑将他喝住,父子俩一起守着王莽。
最后随从王莽的千余人全部战死或者被杀。
王莽被起义军战士(商县人杜吴)所杀,校尉公宾就向杜吴问王莽的尸身在哪,杜吴告诉他在“室中西北陬间”
,公宾就斩了王莽的首级,悬于宛市之中,数十个军士争相杀王莽,分裂了王莽的尸体。
百姓们听说王莽的首级在宛市,‘共提击之,或切食其舌’。
新朝灭亡,王莽的头颅,被后来历代皇室所收藏,直到现在都还收藏在洛阳的府库中。
西汉王朝已经行至强弩之末,关于汉家中衰的谶语比比皆是,有的还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表,“三七之厄”
“百六之灾阸”
即将来临。
汉哀帝下罪己诏,罢免宰辅,以当其祸,建平二年(前5),曾一度易号而“再受命”
,但这些举措无济于事。
在民间,为旱涝、饥荒、盗贼、盘剥所折磨的百姓,在现世无望后,选择拜伏在西王母脚下。
建平四年的春天,关东遭遇了持续大旱,随之,一场浩浩荡荡的传诏筹的群体性事件爆发。
民众仿佛着了魔一般,四方奔走,手持木条或麻秆,互相传递,称为“行诏筹”
,并且纷纷往长安奔走,路上相遇可达千人,他们披发赤足,行色匆匆。
经郡国二十六,在夏季来临时,赶到京师长安。
在长安,西王母的信徒们在街巷阡陌间举行祭祀,设博局,行乐舞,来拜祠西王母。
此外,他们还传递符书,称“佩戴此符书者,可以不死,如果不信,在门枢下可以看到白发”
。
如此这般,直到秋天事件才平息下去。
这仿佛是民间自发的宗教狂热,细究之,却是一场组织严密的政治运动,关东二三十个郡国(约占全国郡国数的三分之一)百姓忽然间为同一个信念所驱动,以传诏筹的形式迅速串联,千里奔驰,甚至能动用官家的驿站传行,齐聚长安,在天子脚下,歌舞祭祀,击鼓喧哗,闹腾达数月之久,竟然无国家机器出动遏制?若无系统组织和资金支持,若无幕后主使的强大势力,难以想象,平民可以掀起如此浩大洪波。
奇怪的是,这场运动却倏而来忽而逝,秋后事去无痕迹。
那么,问题就来了,谁是幕后主使呢?他为何要操纵这样一场运动呢?史书的记载于此晦涩不明。
若观察汉哀帝建平四年前后的政治形势,或许就能寻出幕后主使的蛛丝马迹。
在整个汉成帝时代,因为孝元太后王政君的缘故,外戚王家摄控权力,“王氏子弟皆卿大夫侍中诸曹,分据势官满朝廷”
。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
妻子背叛,对方是县里如日中天的副县长!一个离奇的梦境,让李胜平拥有了扭转局势的手段!即将被发配往全县最穷的乡镇!李胜平奋起反击!当他将对手踩在脚下的时候,这才发现,这一切不过只是冰山一角!斗争才刚刚开始!...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