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079
辟除五毒
长期的生活经验告诉人们,大自然中许多带毒的虫蛇之类,也会伤害人类。
但它们也有自己的生活规律,常常是天暖时开始活跃,天寒时也就冬眠了。
东汉崔寔的《四民月令》,就提醒人们:正月“百卉萌动,蛰虫启户”
。
“五月,芒种节后,阳气始亏,阴慝将萌。
煖气始盛,虫蠹并兴。”
在民间,有端午节除“五毒”
、做“艾虎”
、喝“雄黄酒”
等习俗,实际上也是提醒人们防害虫,避瘟疫,除邪气。
这些习俗以不同的艺术形式表现出来,成为节日的亮点。
清代顾禄《清嘉录·五毒符》说:
尼庵剪五色彩笺,状蟾蜍、蜥蜴、蜘蛛、蛇、蚿之形,分贻檀越,贴门楣、寝次,能魇毒虫,谓之五毒符。
……
案:《青齐风俗记》:“谷雨日画五毒符,图蝎子、蜈蚣、虺蛇、蜂、蜮之状,各画一针刺之,刊布家户,以禳虫毒。”
吴俗,则在端五。
蔡铁翁《吴歈》注云:“五毒:蟾蜍、蜥蜴、蜘蛛、蛇、蚿也。”
吴曼云《江乡词》小序亦云:“杭俗,午日扇上画蛇、虎之属,数必以五,小儿用之。”
“五毒”
的具体名目各地不一,举凡有毒之虫、伤害于人者,但“数必以五”
。
其中以蛇为大,称为“大虫”
。
据《清嘉录·蛇王生日》,在端午之前还有祭“蛇王”
的:
(四月)十二日为蛇王生日。
进香者骈集于娄门内之庙,焚香乞符。
归粘户牖,能远毒蛇。
人又以是日雨,主坏麦,谓巳日属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