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有意思的事情来了,朱熹的这篇《落职罢宫祠谢表》在后世引起了无数的争论。
明清两朝推崇理学,致使后世有不少的人把朱熹神圣化了,所以不允许朱熹有污点。
但是朱熹的这篇《落职罢宫祠谢表》又言之凿凿的承认了沈继祖弹劾中的某些事情。
于是就围绕着朱熹被弹劾之事,在后世出现了一个公案。
支持朱熹的人为了给朱熹翻案,叫嚣着说:“谢表是有格式的,凡是上谢表,不管自己错没错,都必须要承认自己错了。”
一帮不明真相的人,认为朱熹既然能被当做圣人,自然是有原因的,于是无脑的支持朱熹是被逼着认错的。
然而谢表真的必须认错吗?这事从古到今来看,倒是不难判断。
《唐书》有两本,一本是成书于后晋开运二年(945年),由赵莹主持编修的;另一本是北宋时期宋祁、欧阳修编修的。
为了表示区别,后晋编着的被称为《旧唐书》,而北宋编着的则被称为《新唐书》。
这两本《唐书》都有《刘祎之传》,内容也都差不多。
这个刘祎之是女皇武则天提拔起来的唐朝宰相,因为对人说:“太后既能废昏立明,何用临朝称制?不如返政,以安天下之心。”
,被人告发得罪了武则天,后被诬告下狱,再审问官宣读武则天的手敕时,刘祎之说:“不经凤阁鸾台,何名为敕?”
这下就彻底得罪了武则天,被赐死于家中。
《唐书》中记载:“祎之在狱时,尝上疏自陈。
及临终,既洗沐,而神色自若,命其子执笔草谢表,其子将绝,殆不能书。
监刑者促之。
祎之乃自操数纸,援笔立成,词理恳至,见者无不伤痛。
时麟台郎郭翰、太子文学周思钧共称叹其文,则天闻而恶之,左迁翰为巫州司法,思钧为播州司仓。”
看看刘祎之的文章就知道了,他不但不认错,反而有理有据的为自己辩解,使得周围看过的人都同情他。
如果说刘祎之是前朝之人,那么宋朝的王安石也有过这样的事情。
《宋史王安石传》里就记载道:“府官不伏,事下审刑、大理,皆以府断为是。
诏放安石罪,当诣阁门谢。
安石言:"
我无罪。
"
不肯谢。
御史举奏之,置不问”
。
看了吗,王安石一个人,敢得罪开封府、刑部和大理寺,皇上免了王安石的罪,他就不谢恩,御史弹劾他,他也不干。
王安石可是和朱熹同时代的人。
至于后人,就不多说了,明朝的方孝孺被诛了十族。
一个官员如果被赐死了,如果不认罪,还能给你你改成凌迟、腰斩、五马分尸等酷刑,更甚者皇帝还能诛你九族、十族。
相比来看,朱熹只是被罢官,根本不算大事。
更何况朱理学提倡的是“饿死事小失节事大”
,朱熹作为程朱理学集大成者,必然会以死卫道,怎么可能诋毁自己的节操?!
也不知道这说朱熹被逼认罪的这帮人,是在骂朱熹呢还是在骂朱熹。
退一万步讲,就算是谢表必须要认错。
那么问题又来了,有几个人看过朱熹的《落职罢宫祠谢表》,知道他是怎么写的?朱熹认错了吗?!
什么都不知道就跟着一帮卫道士人云亦云,那才是真的可悲。
所以有句话说:很多人的认知配得上他所遭受的苦难!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朝中无人莫做官,重活一世的秦毅不是这样认为。机遇来自于谋划,时时为朝前铺路,才能高官极品!上一世,含冤入狱,前途尽毁,孤独终老。这一世,从救省城下来的女干部开始,抓住每一个机遇,加官进爵,弥补遗憾,扶摇直上九万里!...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性格嚣张的林飞扬走马上任镇委书记当天就得罪了顶头上司,让大领导颜面无存,差点被就地免职,且看这个嚣张到骨子里的家伙如何凭借孙子兵法和三十六计勇闯重重危机,智破层层陷阱,在官场上混得风生水起,扶摇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