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他的笔名不会都被后世人扒光了吧?
【以上是正经介绍,大家可能听着不太有实感,但要是我说“你以为的正史都是他编的故事”
呢?我想这种时候大家可能就会恍然大悟了,哦,原来是那个“写野史”
写到我们都当真的大佬啊!
想当初对历史不了解的时候,谁还没吃过几个冯老师的洗脑包呢?什么唐伯虎点秋香啊、王安石三难苏轼啊、苏轼有个妹子叫苏小妹啊……等等,不知道大家信了几个?反正我是都信了。
】
唐伯虎:?
王安石:?
苏轼:?
不,你不可以乱信!
-
北宋
朝中的文武百官纷纷将目光投向苏轼和王安石这两个绯闻主角,眼神里分明写着“哟,看不出来你俩还有那么曲折的爱恨情仇呢”
!
王安石微不可察地往下撇了撇嘴角,眼神却依旧如平日一般波澜不惊,给人一种他根本没有受到影响的错觉。
苏轼则是尴尬地笑笑,过了一会儿才后知觉地反应过来——不对啊,我尴尬个啥?那个故事是王安石为难我诶,该觉得尴尬的是王安石吧?
-
明·弘治时期
王守仁看了看对面的唐伯虎,笑道:“子畏不愧为风流才子,这经历着实精彩。”
唐伯虎丝毫不惧他的调笑,悠哉地反击道:“寅一介凡夫俗子,也就只能传一传凡人的风流逸闻,比不得伯安专门拥有一本神异的《靖乱录》。”
王守仁:……
【当然,故事虽然不那么真实,但咱冯老师的本意也不是写严肃正经的史书啊是吧?正如他在《情史》中所言:“我欲立情教,教诲诸众生。”
他的目的是:通过讲故事来让大家明白道理。
冯梦龙在《喻世明言》中叙述道:“天下之文心少而里耳多,则小说之资于选言者少,而资于通俗者多。
……虽小诵《孝经》《论语》,其感人未必如是之捷且深也。”
意为相较经书,大众艺术、通俗小说更具有普适性和感染力,影响力也更加广泛。
以上种种,我们皆可以看出冯梦龙对文学教化作用的重视,他的作品受众不仅是文人墨客,还包括市井民众,而历史名人的家长里短和人际交往显然更贴进生活,也更容易激起人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以情教民更有帮助。
不知道古人听名人逸闻的时候是什么心情啊,反正我是听得挺开心的,既能看别人的热闹,又懂了道理,这波属于双赢。
】
唐伯虎、苏轼、王安石:你们倒是赢了,输的只有我们罢了……
往好处想,至少咱成名了,死后还能在宣传教化方面发挥余热,也算功劳一件吧,苏轼只能如此安慰自己。
-
明·崇祯时期
冯梦龙哑然,明明他的目的很正经,怎么经过后世人补充说明之后就莫名显得怪怪的呢?
【冯梦龙的“情教说”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简介我叫江羽,本想一直留在山上陪着我的绝色师父,却被师父赶去祸害未婚妻了。而且多少?九份婚书!?...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林风因意外负伤从大学退学回村,当欺辱他的地痞从城里带回来一个漂亮女友羞辱他以后,林风竟在村里小河意外得到了古老传承,无相诀。自此以后,且看林风嬉戏花丛,逍遥都市!...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
精神发疯文学,没有原型,没有原型,没有原型(讲三遍),请不要在评论区提真人哦。金手指奇大,cp沈天青。日六,防盗八十,上午十一点更新江繁星八岁时候看见律政电视剧里的帅哥美女环游世界谈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