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我们尽可以去批评民间情绪的盲目性,但民间情绪的产生不是没有来由的。
如果我们正视民意,就应该认真研究和对待民间情绪。
因为它是社会动态的风向标。
生活当中还有很多用词的变化,从中都可窥见社会心理的微妙状态。
我记得大概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官场上开始叫领导为老板。
老板也是一个自1949年就已经死亡的词,因为它指的是私营企业的财产所有人,或旧时候有名望的戏班演员。
1949年之后,私有企业主消亡了,而且其政治成分是剥削阶级;演员也叫文艺工作者了。
所以,老板这个词不用了。
最近四五年,官场开始叫领导为老大。
老大是什么?老大是黑社会头子。
老大做得很大了,也被叫做老板。
杜月笙被人称作杜老板。
戴笠也被人称作戴老板。
也就是说,1949年以后,老板和老大的词性色彩都是非常不好的,说白了就是贬义的,甚至是黑色的。
目前的官场里老板和老大这两个词,实际上是对官场家长制、一言堂、江湖气和帮派气等特征的描述。
令人遗憾的是,这些都被人们欣然接受了。
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官和官场这两个词,反映出的是社会对官员及其活动范围的鄙视或不满;而老板和老大这两个词则不同,不光老百姓喜欢把它们挂在嘴边称呼官员,官员自己也乐于别人这么叫他。
一方面反映的是百姓对官员的俯首帖耳和羡慕向往。
下级叫上级老板和老大,含有下级对上级的顺从、臣服、谄媚的意思。
另一方面反映的是,官员因认同自己的身份而产生的种种优越情绪,如高高在上、沾沾自喜、心安理得、踌躇满志,甚至妄自尊大、忘乎所以和飞扬跋扈。
有位省级领导住在长沙某个有名的公务员小区,他告诉我说,从住在里面的官员看,他们的职务越高,则觉悟越低,脾气越大,修养越差,形象越糟。
我们透过官员、官场、老板、老大这四个词所反映出来的社会心理,可以印证一个事实,即中国人对官和官场的心态是相当复杂的。
一方面是对官和官场的不满,另一方面是对官和官场的艳羡。
我这种表述其实是过于简单的,中国人对官和官场的心态复杂得几句话难以说清楚。
一方面,中国自古就有蔑视权贵、不畏强权的传统,而现代生活中有些官员的不良表现以及司空见惯的官场丑闻更让老百姓产生仇官情绪。
另一方面,做官是尊贵的,官场利益是巨大的。
官场对社会资源的控制甚至垄断,决定了它是这个社会里利益最大的所在。
为什么公务员考试这么热?以至于被人称为国考?根本的原因是利益驱动。
三十年改革开放,社会群体的利益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其中有反复、有整合,但现在我们回头看看,只有公务员的利益是最稳固的。
也就是说,官和官场的利益是最稳固的。
所以,社会上又把公务员考试叫做考碗。
这个碗不光是铁饭碗,而且很可能是金饭碗。
利益向官场的集团化聚集,使得这个行当越来越具有诱惑力。
意外撞见女上司在办公室和陌生男人勾勾搭搭,齐涛偷偷拍下照片,依靠这个底牌,他一路逆袭,而女领导对他也由最开始的恨,逐渐改变了态度...
要想从政呢,就要步步高,一步跟不上,步步跟不上,要有关键的人在关键的时刻替你说上关键的话,否则,这仕途也就猴拉稀了...
天才中医凌游,在大学毕业后为逝世的爷爷回村守孝三年,并且继承了爷爷生前经营的医馆三七堂。可突然有一天,一群大人物的到来,让他的人生出现了转折,本想一生行医的他,在经历了一些现实的打击之后,他明白了下医医人,上医医国的道理,为了救治更多的人,从而毅然决然的走向了官场,游走在政军商等各种圈子。从赤脚郎中,到执政一方,从懵懂青涩,到老成练达,看凌游如何达成他心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崇高理想。...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
专栏古耽预收微臣诚惶诚恐求个收藏容棠看过一本书。书里的反派宿怀璟是天之骄子,美强惨的典型代表,复仇升级流高智商反派人设,可惜人物崩坏,不得善终。结果一朝穿越,容棠成了文中同名同姓早死的病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