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浏览器扫描二维码访问
所以,一念心性开始出问题,就是一念不觉。
它最后的问题的消失,也是一念的觉悟。
凡夫跟二乘对这个道理实在是不了解,所以感到非常的惶恐惊怖,对于这一念心性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可以说心中不知所措。
你说它有也不对,但是你说它完全没有作用也不对,因为它有它的假名、假相、假用。
你造善造恶,一念心性的确会显现快乐的果报跟痛苦的果报,它的确是会产生一定的功能作用。
那么对一念心性的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可以说是茫然无知。
寅四、世尊安慰我们看第四段。
大慈悲的佛陀安慰开示这些有学之人。
我们看经文:如来知其魂虑变慑,心生怜愍,安慰阿难及诸大众:诸善男子!
无上法王是真实语,如所如说,不诳不妄,非末伽梨四种不死矫乱论议。
汝谛思惟,无忝哀慕。
这个时候,佛陀在开示这个道理之前,先作一番安慰。
佛陀那一念清净的大悲心中,了知这些有学之人的心中——他的魂虑、他的思虑当中充满了忧虑不安,对于这个即空、即假、即中的道理,可以说是茫然不知,而产生忧虑不安。
所以佛陀内心当中产生一个怜愍之心,安慰阿难尊者跟与会的大众说:诸善男子!
佛陀身为一个无上的法王,“佛为法王,于法自在”
,佛陀对于整个真谛跟俗谛的道理都得大自在。
那么身为一个无上的法王,只要是这句话从佛陀口中说出来,就具足五种功德:第一个,他是真语者。
什么叫真语呢?蕅益大师说,无有虚伪。
佛陀所宣说的法都是真实不虚的,没有一个是佛陀捏造出来的,都是真实不虚的。
第二个,实语者。
什么叫实语呢?我们以下根据蕅祖的注解,就是合乎真理。
他是称理而说的,佛陀讲的话都是合乎真理的。
第三,如所如说,这是讲佛是如语者。
什么叫如语者呢?三世不变。
佛陀讲的话,过去如此,现在如此,未来如此。
佛陀说我们一念心性是清净本然的,是当体即空的,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这样。
这一念清净的心中随时产生善恶的作用。
这句话也是过去、现在、未来都是这样。
所以,如语者就是三世不改变的。
第四,不诳语者。
什么叫不诳呢?心境相应,佛陀所说的话是契合众生根机的,佛陀的经典会在人世间流通。
你不要以为这个道理很深奥,只要这个经典在人世间流通,表示这个经典是适合我们修行的,否则佛陀不会宣说的。
佛陀不会讲一个道理让你根本做不到,不可能,因为他是契机嘛,他是一个不诳语者。
所以诸位记得,只要你现在还可以看得到这一部大乘经典,每一部经典你都可以做得到。
做多做少而已,不可能做不到。
做不到的话,佛陀不会宣说,讲这没有用。
所以佛陀的话是不诳语的。
第五个是不妄语。
什么叫不妄语呢?叫悬见未来,佛陀对于整个因缘能够事先知道,能够知道即将发生什么事而事先宣说。
只要一句话从佛陀嘴巴里面讲出来,就具足这五种功德。
草根男人赵潜龙怀揣为民之念,投身仕途。且看他如何一路横空直撞,闯出一条桃运青云路,醒掌绝对权力醉卧美人膝...
官场,是利益的牢笼胜利者,在人间炼狱失败者,在人间监狱。爱与恨,恩与怨,熙熙攘攘,皆为利往...
周胜利大学毕业后,因接收单位人事处长的一次失误延误了时机,被分配到偏远乡镇农技站。他立志做一名助力农民群众致富的农业技术人员,却因为一系列的变故误打误撞进入了仕途,调岗离任,明升暗降,一路沉浮,直至权力巅峰...
他们都是草根出生,凭自己的努力走上仕途,但一个清廉,一个腐败,于是一见面就成了格格不入的对手...
官场如战场,尔虞我诈,勾心斗角,可陆浩时刻谨记,做官就要做个好官,要有两颗心,一颗善心,一颗责任心。且看陆浩一个最偏远乡镇的基层公务员,如何在没有硝烟的权利游戏里一路绿灯,两袖清风,不畏权贵,官运亨通。...
普通人只要有机会,也可以封侯拜相。看王子枫一个普通的小人物,如何抓住机会搅动风云。每个人都可能是千里马。...